[拼音]:Zuzhi Qilai
[外文]:Get Organized!
毛澤東1943年11月29日在中共中央舉行的招待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的講話。
當時,陜甘寧邊區還處在抗日戰爭困難的年代。1942年冬天,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高級干部會議,作出決議要發展生產。在這個決議的指導下,1943年進行了一年的生產運動,取得了很大成績,人民群眾生活也有一定改善。毛澤東的這篇講話,是為了動員邊區軍民更加廣泛地組織互助合作,發展生產,克服困難,以戰勝敵人。
毛澤東指出,西北局高干會議決議的主要點就是要把群眾“組織起來”,進行生產運動。他批判了那種不把經濟工作看作是一個廣大的運動,只看作是一個用以補助財政不足的臨時手段的錯誤思想。
毛澤東認為,在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合作社。他說,農民群眾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朔@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就是經過合作社。他高度評價了邊區群眾自己發明的互助合作組織,如陜甘寧邊區的“變工隊”、“扎工隊”等。由于群眾組織起來了,1943年的農業收成比1942年多了一倍。不過這還只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的初級合作社,要經過若干發展階段,才會發展到社會主義的高級形式合作社。毛澤東要求各個抗日根據地,都應在群眾自愿基礎上廣泛組織這種生產合作社,除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外,還有綜合性合作社、運輸合作社以及手工業合作社,經過合作社,就可以把群眾的力量組成為一支勞動大軍,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和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戰勝利的必由之路。他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和群眾相結合,幫助群眾組織生產,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每個勞動英雄和模范要把工作做得更好,首先是要按自愿的原則把群眾更多地組織到合作社里來。
在毛澤東的號召下,陜甘寧邊區和敵后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規模浩大的生產運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生產量,克服了嚴重的困難,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