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年轻初产妇,起病多在妊娠20周以后或产褥早期。以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胎儿娩出后,病情可迅速好转。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先兆子痫或子痫;②慢性高血压;③先兆子痫合并慢性高血压或肾脏病变;④妊娠性高血压。 ...
妊娠期肾脏有如下改变: (1)血容量增加:主要因晚期(30周)妊娠发生水钠潴留造成。水钠潴留与渗透压感受器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下降有关,也与肾脏排水功能障碍有关。 在妊娠第10周(或更早期),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比非孕妇女增加30%~50%,滤过分数增高,所以平均血尿素氮...
根据以下几点: (1)病史及症状:有慢性、多发性关节滑膜炎病史,表现为发热,手、足及四肢关节僵直、红、肿、变形及功能障碍。一部分患者在用非类固醇消炎药时,很快出现肾脏损害加重,呈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若及时停药、及早做相应处理,可恢复到较好的程度。有的患者长期应用上述药物造成...
临床表现包括: (1)高血压:为主要表现。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超过4\/2kPa(30\/15mmHg)或超过17.3\/12.0kPa(130\/90mmHg)。 (2)水肿:休息后不消失,由踝部逐渐延伸至下肢及全身。 (3)蛋白尿:可以由少量至肾病综合...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典型病例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注意发现早期病例。主要与下列情况鉴别: (1)原发性高血压伴先兆子痫:有慢性高血压病史,妊娠开始即有高血压,孕24周后高血压加重,并有蛋白尿,产后蛋白尿消失,高血压持续存在。尿比重多正常。眼底检查示动脉硬化。血尿酸不高。尿FDP不高。产后2~4周内肾活检可...
(1)肾脏表现: ①蛋白尿: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特征,可作为肾损害唯一表现,历时数年。主要为大分子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不等(+~+++)。②肾病综合征:大多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病情进展迅速。③肾功能不全:呈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重症者死于尿毒症。 肾间质小管病变:①显著多尿,每日尿量达3...
诊断标准: (1)慢性化脓性炎症、结核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肾病综合征。 (2)肾脏病合并心肌?⑸窬 ⒕奚唷?(3)发生肾衰竭时肾脏体积不缩??(4)尿BenceJone蛋白阳性。 (5)活组织检查阳...
乙型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与肝肾两种疾病无关、病因明确的其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的一种肾炎综合征。发生率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23%~65%,尤以慢性活动性和迁延性乙型肝炎为甚。本病儿童多见,男比女4~6∶1。 ...
包括肝脏表现和肾脏表现。 (1)肝炎症状:有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相应的症状。 (2)肾脏表现:急性期有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一般于3~4周内,最长3月内恢复。慢性期初期可无肾损害症状,继而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尿液改变。晚期可出现肾衰竭。 ...
国际上对HBVGN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989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题座谈会”参照国内外多数作者的标准,建议国内试用下列三条对HBV相关肾炎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3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条件不能诊断。 ...
临床表现主要有: (1)急性肾小管、肾皮质坏死:最常发生于脓毒败血症或低血压之后,还见于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子宫出血、胎盘早剥,偶见于先兆子痫子痫。 (2)产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亦称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妊娠、分娩过程可完全正常,多发生于正常分娩后6周以内。以高血压和凝血功能异常...
近数10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约为1\/2000~1\/5000。在妊娠早、中期,常由败血症性流产及妊娠剧烈呕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及大出血等所致。 (1)妊娠早、中期急性肾衰:主要由败血症性流产所致,常为产气荚膜杆菌及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近年...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妊娠期发病甚为罕见,如有发病多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因为急性肾炎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初次免疫反应,而妊娠时机体免疫反应低下,故很少在妊娠时发生。本病在妊娠晚期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状态不易鉴别,临床征象二者相似,均有蛋白尿、管型尿、少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但血尿、红细胞管型及血清补体降低是急...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过去称之为间质性肾炎,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肾脏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如多饮、多尿、夜尿多、尿比重降低,伴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可出现无力,甚至瘫痪,严重者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简称TINU,是一种罕见的累及肾和眼的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表现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部主要表现为双眼急性前葡萄膜炎。除了肾脏和眼部表现外,尚有贫血、发热、纳差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
其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以间质病变为主,表现为水肿或纤维化以及单核、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肾小球和血管基本正常,偶见轻度节段性系膜细胞或基质的增生。 ...
由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多样,许多原因不明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常存在自身免疫性因素,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它们以循环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阳性为特征,肾活检在肾小管基底膜上可见IgG,C3线样沉积,不伴有肾小球基底膜疾?S腥税颜饫嗌鲂」芗渲市陨鲅壮谱骺筎BM抗体??...
有时候,急性间质性肾炎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常难以与急性肾小管坏死区分。明确诊断需依靠肾活检,若间质细胞以浸润为主,则为急性间质性肾炎,而肾小管坏死明显,相对缺乏间质浸润时则应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
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血压升高,但随肾功能的逐渐好转而恢复正常;慢性间质性肾炎后期常有高血压,但不如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前者发生率约50%,后者大于80%。 ...
药物治疗后起病可能发生于单一用药后长达数周,或短至再次用药后的3~5天。潜伏期范围从1天(利福平)到18个月(非甾体消炎药)。多数病人于用药后的第二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