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知力?判断自知力有何作用?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情感活动包括喜、怒、哀、乐、爱、悲、憎、忧等体验和表情。情感活动分为正性情感(如高兴、喜爱等)和负性情感(如悲伤、痛苦等)两类。情感活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 (1)情感的倾向性: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又是由什么而引起的。 (2...
(1)心境:是较为持久但强度不太大,对起因自觉程度不高的情绪状态。它是在一段时间内人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2)激情:是突然产生的猛烈、爆发的情感,如愤怒、恐惧、狂喜、绝望等。病理性激情则是一类突然发作、非常强烈但又较短暂的精神障碍。发作时患者常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出现部分遗忘。多不能意识到由...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3种形式,即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及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情感性质的改变可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正常人在一定的处境下也可表现上述情感反应,因此只有当此种反应不能依其处境及心境来解释时方可作为精神症状。 (1)情感高涨:患者情感活...
(1)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与外界环境有关的轻度的情感不稳可以是一种性格的表现;与外界环境无相应关系的情感不稳则是精神疾病的表现,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改变及癫痫性精神障碍。 (2)情感脆弱:患者可在细微...
(1)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伤感;或在描述他自己遭受迫害时,却表现为愉快的表情。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父亲出殡时,不但不哭,反而大笑不止;有的患者在其家人结婚时,大哭不已。这种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矛盾情感:患者对同一件事情同时产生两种完...
人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采取的制约和执行计划、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行动,称为意志活动。与本能如食欲、性欲、防御等有关的活动则称为意向。直接推动意志的力量叫动机。所有行动所指向的目标叫目的。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叫做行为。动机和目的受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并影响客观实际。一定动机和目的,经过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这...
(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例如有嫉妒妄想的患者坚信配偶有外遇,而长期对配偶进行跟踪、监视、检查;有疑病妄想的患者到处求医;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夜以继日地从事无数的发明创造等。多见于躁狂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及偏执性精神??...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态思维及情感的障碍,??傻贾露骷靶形囊斐?。 常见的动作行为障碍有以下几点。 (1)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整体精神活动增强,动作和行为的增加。①协调性精...
自我意识即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自我意识障碍有4种表现形式: (1)人格解体:是对自身的不真实体验。此时患者可觉察不到自身躯体或精神活动的存在,如说“我的胃没有了”,“我的脑子变得不是我自己的了”等等。 (2)交替人格:患者在不同时间可交替体验和表现两种不同的人格。
神经症各类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一致,比较复杂,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首先,常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联系,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竞争激烈导致人们紧张,如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或学习过于劳累,环境条件较苦,某些突发的精神创伤等。 其次,神经症患者病...
神经症是一组高发疾病,其患病率国外报告在5%左右。我国1982年进行的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神经症的总患病率为2.2%;女性高于男性;以40~44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但初发年龄最多为20~29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家庭不和睦者患病率较高。我国1990年的调查结果为神经症总患病率为1.5%,其中神...
神经症是一组异源性疾病,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尚不很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生活中的刺激因素超过患者处理和忍受能力时,则易产生神经症。 (1)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家系调查发现神经症的血缘亲属中患神经症的比率高于一般居民,但这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家庭环境和教养因素解释,因为同一个家庭中...
(1)应激事件的强度不十分强烈,而且往往是反复发生的一些生活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即虽然灾难性的强烈应激事件也可引起神经症,但更多的是那些使人牵肠挂肚的日常琐事。 (2)应激事件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即某些神经症患者的敏感性比较高,对常人影响不大的事情,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法应对。 ...
CCMD-3提供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几个要求。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3)病程...
有些分裂症患者早期可表现为神经症样症状,如头痛、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情绪出现一些变化,或出现一些强迫症状,易误诊为神经症。鉴别的要点是,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仔细寻找有无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如懒散、孤僻、情感平淡、意志力减退等;分裂症患者常漠视自身症状,缺乏治疗要求或求治动机不强烈;分裂症患者常缺...
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焦虑、强迫以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此时的鉴别要点是患者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的基础之上,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明显;而神经症患者虽然也可有抑郁情绪,但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较短,且不是主要临床相,多继发于心因或其他神经症症状。 ...
神经症症状的发生与发展常常不完全取决于精神应激的强度,而与患者的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起病与生活事件之间不一定有明显关联,因而其致病因素常不为神经症患者所意识到,病程常迁延或反复发作。而应激相关障碍的致病因素常为重大的生活事件,症状则是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直接反应,患者常能意识到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事件有关,病程多短暂,少有反复发作...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是治疗神经症的最佳办法。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神经症的症状是有效的,但由于神经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病程常迁延波动,可因生活事件的出现而反复发作。因此,成功的心理治疗可能更重要,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治愈过程,而且能帮助患者改变对不良事件的看法,学会应付压力的策略和处...
治疗神经症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大脑代谢药等。一般都是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选药。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尤其是早期与心理治疗合用,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与医生的合作。不过应注意一个问题,即用药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起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