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ng Zunyi 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1908年10月7日生于广东揭阳。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东部大学Sig
[拼音]:chenji diqiu huaxue [外文]: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地球化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地球沉积圈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地表由于岩石圈、水
[拼音]:meihua zuoyong [外文]:coalification 泥炭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或腐泥转变为腐泥褐煤、腐泥烟煤、腐泥无烟煤和腐泥超无烟煤的过程。
[拼音]:youji yanshixue [外文]:organic petrology 研究沉积岩中有机物质的成因、种类、形态、光学性质和分布的学科。主要采用显微镜和显微光度计相结合的技
[拼音]:Bi Qingchang 中国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字宙迁。1911年8月生于江苏仪征县(今仪征市)。193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学系。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
[拼音]:dizhi yaliji [外文]:geobarometer 能够用来确定地质作用压力的地质产物。地质压力计往往结合地质温度计进行测定和应用,因此,有的文献中将二者统称
[拼音]:dayangdi dizhi [外文]:geology of ocean floors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水深超过2000米的洋盆约占60%,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其
[拼音]:liegu [外文]:rift valley 深成作用的地表坳陷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界呈长条状的地壳下陷区。它是数百至上千公里长的大型构造单元。英国人C.W.格雷格
[拼音]:jianqiedai [外文]:shear zone 发育在岩石圈中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这一变形带可以是应变不连续的面状构造(称为断层),或者在露头尺度上见不到
[拼音]:Xinpusen [外文]:George Gaylord Simpson (1902~1986) 美国古生物学家。1902年6月16日生于芝加哥,1986年逝世。1926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自
[拼音]:shuiwen diqiu huaxue [外文]:hydrogeochemistry 研究天然水,主要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各种元素在水中迁移的学科。1982年С.Л.什瓦尔采夫把
[拼音]:Biejiehejin [外文]:Анатолий ГеоргиевДч Бетехтин (1897~1962) 苏联地质学家。1897年3月8日生于斯特里吉诺,1962年4月20
[拼音]:yingyunshanchangyan [外文]:tonalite 一种显晶质中酸性侵入岩。相当的喷出岩是英安岩。英文名tonalite来源于意大利蒂罗尔山(Tonale)。主要由斜长石(
[拼音]:shuangbianzhidai [外文]: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压力类型或变质相系不同而走向大致平行的两个变质带。简称双带。双变质带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地质
[拼音]:chenjixiang [外文]:sedimentary facies 具有一定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沉积地层单元。沉积相的概念是1938年瑞士地质学家A.格雷斯利提出的。他指出
[拼音]:qian tongweisu diqiu huaxue [外文]:lead isotope geochemistry 研究自然物质中铅同位素的丰度、变异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界铅由 204 Pb、 206 Pb
[拼音]:yunshi [外文]:meteorite 从宇宙空间降落到地面并保持其原始特征的固态物体。陨石含有最古老的太阳系物质,可作为陨石母体外部和内部原始的和高度演化
[拼音]:shayan [外文]:sandstone 粒径为2~0.0625毫米的砂占全部碎屑 50%以上的碎屑岩。砂岩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岩屑、白
[拼音]:qing tongweisu diqiu huaxue [外文]:hydrogen isotope geochemistry 研究天然物质中氢同位素的丰度、变异规律及地质意义。自然界氢有 2个稳定同位素
[拼音]:Gelipu [外文]:Amadeus William Grabau (1870~1946) 美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1870年1月9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锡达堡。1946年3月20日卒于北平(今北京